全国农业气象月报
发布时间:2022-09-06来源:中央气象台
(一)一季稻
1.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东北、江汉、西南地区大部一季稻处于抽穗至灌浆乳熟期,西南部分进入成熟期,江淮和江南大部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
1.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一季稻播种以来,各主产区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江淮偏高1.8℃;降水量除东北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多20.3%外,其余产区均偏少,其中江淮偏少44.7%;日照除东北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少6.3%外,其余产区日照均偏多,其中江淮偏多13.2%(表1.1)。
一季稻播种以来,各产区大部时段光温水条件较为适宜,总体利于一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但夏季高温综合强度达1961年以来最强,一季稻遭受严重高温热害。江汉、江南西北部5月上中旬,黑龙江东南部、吉林和辽宁大部5月末至6月中旬,云南6月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一季稻苗期生长,部分地区生育期偏晚。7至8月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江淮、江汉、江南及四川盆地高温日数多达30~5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长江流域一季稻孕穗抽穗至灌浆期遭遇持续高温,造成结实率降低,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最终影响产量。
表1.1 一季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播种以来,全国一季稻平均气候适宜度(0.85)与上年及近五年平均均持平。其中,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下旬一季稻气候适宜度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5月上旬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平均,4月中旬和下旬、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6月中旬和下旬、7月下旬及8月上旬均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图1.1)。分省来看,湖北、安徽、黑龙江一季稻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浙江、云南、四川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吉林、贵州与上年持平、低于近五年平均,辽宁、湖南、江苏高于上年、与近五年平均持平(图1.2)。

图1.1 全国一季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1.2 一季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1.3 8月一季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除东北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7℃外,其余产区均偏高,其中,江淮偏高2.9℃,西南产区偏高3.2℃、江汉、江南偏高达3.3℃;降水量除东北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多3.9%外,其余产区均偏少,其中江淮和江汉产区分别偏少78.4%和73.9%;日照时数除东北产区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1.8%)外,其余产区均偏多15.0%以上,其中西南和江南产区分别偏多39.0%和32.0%(表1.2)。
8月上旬,东北产区大部光温适宜,利于一季稻产量形成;但中下旬气温偏低,特别是下旬气温偏低2~4℃,一季稻籽粒灌浆速度有所减缓。月内,长江流域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出现20天以上高温天气,恰逢一季稻抽穗扬花高温敏感期,导致四川、湖北、安徽等地一季稻结实率降低、空秕粒增加,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逼熟。
表1.2 8月一季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1.4 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一季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平产年。辽宁为增产年,一季稻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四川为减产年,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其余各省为平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1.3)。

图1.3 2022年各主产省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1.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正常,初霜较常年偏晚,利于一季稻灌浆成熟;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对一季稻充分灌浆不利;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采取促早熟措施,避免一季稻贪青晚熟。长江中下游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8成,发生夏秋连旱可能性大,对前期受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稻田应加强水肥管理,做好灾后补救工作,提高植株恢复能力;对前期受影响较小的田块,可适时适量施好穗肥,促进幼穗分化,攻取大穗,为水稻丰产增收打好基础。另外,各地仍应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二)玉米
2.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大部春玉米处于灌浆至乳熟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成熟收获期。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部分发育期偏晚4~7天,其余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
华北、黄淮、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大部夏玉米处于吐丝至乳熟期,四川、重庆、贵州部分地区进入成熟期。大部产区发育期接近常年,河南、河北等地局部发育期偏晚7~10天。
2.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玉米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黄淮偏高1.8℃;除新疆、西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22.8%、11.7%外,其余产区均偏多,其中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分别偏多21.6%、21.7%、17.5%;新疆、东北地区、华北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12.3%、8.9%和3.5%,其余产区均偏多,其中西南地区偏多11.1%(表2.1)。
玉米播种以来,北方产区大部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旺盛生长期未出现明显农业干旱。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寡照,春玉米播期延长,出苗缓慢。辽宁和吉林两省西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现不同程度干旱,不利玉米播种出苗;5月下旬东北产区降水增多,旱区旱情缓解。6月上中旬西北地区、华北、黄淮温高雨少,土壤失墒较快,大部地区表层墒情偏差,对春玉米苗期生长和夏玉米播种出苗不利,无灌溉条件地区春玉米长势偏弱、夏玉米播种困难。6月下旬以来北方玉米产区出现13次明显降水过程,前期旱情基本得以解除,利于玉米出苗和旺盛生长;但吉林中南部、辽宁中北部、山东西北部和南部等地降水过程频繁、雨量显著偏多且落区重叠度高,导致部分低洼玉米田块土壤水分持续过饱和,渍涝灾害较重,玉米受淹,局部田块绝收。7月以来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大部高温日数达30~5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连续高温日数达15~28天;无降水日数达40~5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15天;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农田土壤墒情下降,截至25日,重庆、四川20厘米土壤缺墒站点百分比分别达86%、81%,受高温干旱叠加影响,正值授粉至灌浆期的玉米出现秃尖和缺粒,千粒重下降,局部产区绝收。
表2.1 玉米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播种以来,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0.72)高于上年(0.68)和近五年平均(0.63)。其中,3月中旬玉米气候适宜度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3月下旬、4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4月上旬和5月下旬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其余各旬气候适宜度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2.1)。分省来看,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山东、新疆、宁夏、四川、云南玉米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甘肃、陕西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河南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平均,辽宁、河北、贵州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图2.2)。

图2.1 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2.2 玉米主产省平均气候适宜度
2.3 8月玉米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东北地区、新疆玉米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余产区均偏高,其中西南产区偏高3.1℃;西北地区、黄淮、西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1.9%、23.7%、41.8%,东北地区、华北和新疆分别偏多0.9%、23.5%、19.2%;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6%和37.8%,其余产区均偏少,其中新疆偏少(表2.2)。
月内,东北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部玉米产区出现5次较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达100~250毫米,有效增加了农田土壤水分,对玉米灌浆有利。东北地区中下旬气温偏低,玉米灌浆速度有所放缓。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四川盆地等地高温少雨,连续高温日数达15~28天,部分地区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高温干旱与玉米开花授粉期重叠,导致玉米花粉败育,出现缺粒、秃尖等现象。新疆产区月内光温适宜,降水明显偏多,对春玉米灌浆有利,但多降水天气不利于夏玉米开花授粉。
表2.2 8月玉米主产区气象条件
2.4 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玉米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增产年。黑龙江、新疆、宁夏、河南、山西、天津为增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辽宁、江苏、湖北、四川为减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其余各省为平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2.3)。

图2.3 2022年各主产省玉米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2.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北方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初霜冻时间偏晚,利于玉米充分灌浆。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对玉米灌浆成熟略有影响。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但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但局地持续降水会影响适时秋收。黄淮南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夏秋连旱,影响玉米产量形成。
建议东北地区要针对发育期偏晚的地块,适时采取有效措施防低温、促早熟。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应注意及时清沟排水,避免作物根系受淹早衰,并抓住晴好天气或降水间隙及时收获已成熟秋收作物,确保丰产丰收。江淮、江汉等地应加强塘库蓄水,合理灌溉,防范干旱或蓄水不足对玉米产量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三)棉花
3.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大部处于裂铃吐絮期;大部产区棉花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长势总体较好。
3.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棉花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新疆和江淮偏高1.8℃;华北、黄淮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0.0%和1.4%,新疆、西北、江淮、江汉、江南分别偏少29.1%、3.0%、37.1%、25.2%和20.4%;新疆和华北日照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9.4%和3.7%,其余产区与常年持平或偏多,其中西北偏多16.8%(表3.1)。
棉花播种以来,产区大部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棉花生长发育,新疆棉区气象灾害影响轻于上年同期,利于产量提高。但江汉、江南西北部5月上中旬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棉苗生长缓慢;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中部等地5月至6月中旬降水持续偏少,加之6月多晴热高温天气,土壤表墒持续偏差,不利于棉花出苗及生长;盛夏长江流域棉区大部温高雨少,灌溉条件偏差棉田出现干旱,导致棉花叶片干枯、落铃增加;新疆大部棉区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了3次高温天气过程,对棉花开花结铃不利。
表3.1 棉花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播种以来,全国棉花气候适宜度(0.83)略高于上年同期(0.82)、与近五年平均持平。与上年相比,5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三旬偏低,其余各旬均偏高。与近五年平均相比,5月上旬和6月上旬持平,5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上旬和下旬偏低,其余各旬均偏高(图3.1)。从分省来看,陕西、湖北、湖南、河北气候适宜度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江苏、安徽、新疆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河南高于上年、近五年平均持平,山西、天津、山东与上年持平、低于近五年平均,甘肃、江西低于上年、与近五年平均持平(图3.2)。

图3.1 全国棉花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3.2棉花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3.3 8月棉花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除新疆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4℃以外,其余产区均偏高,其中江南和江汉分别偏高达3.4℃和3.3℃;新疆、华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19.2%和6.3%,其余产区均偏少;新疆、华北、黄淮日照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25.2%、23.3%和2.1%,其余产区日照偏多,其中江南地区偏多34.5%(表3.2)。
月内,新疆棉区大部平均气温在20~24℃之间,处于棉花花铃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利于棉花结铃及裂铃吐絮;但南疆中东部和东疆部分棉区8月上旬出现高温天气,对棉花花铃生长略有影响;另外,北疆棉区8月中旬后期至下旬的低温及南疆偏西地区的降水天气对棉铃生长及裂铃吐絮不利。黄河流域棉区大部光热适宜,土壤墒情良好,利于棉花开花结铃;但河北、山东等地月内出现多次较强降水过程,导致部分棉株花铃脱落。长江流域棉区大部高温干旱叠加,灌溉条件偏差棉区落铃增加,不利产量提高。
表3.2 8月棉花主产区气象条件
3.4 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棉花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棉花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增产年。新疆、河北、山东、湖北、湖南为平产年,棉花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安徽为减产年,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图3.3)。

图3.3 2022年各主产省棉花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3.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新疆和黄河流域棉区大部降水接近常年,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新疆北部初霜期在9月中下旬,比常年偏晚,气象条件对大部棉花吐絮及采摘基本有利;长江流域棉区大部温高雨少,对无灌溉条件地区棉花后期生长不利。各棉区应抓好棉田后期管理,适时整枝去老叶、拔除空株,保证棉田的通风透光,并及时采摘已吐絮的棉花,摘除霉桃、烂桃,提高棉花质量;长江流域棉区要积极开发水源,保障棉花后期用水需求。
(四)大豆
4.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大部大豆处于结荚鼓粒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仅黑龙江中部、安徽等地略偏晚。
4.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大豆播种以来,东北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1℃、日照偏少9.0%,降水偏多22.0%;华北产区平均气温偏高0.8℃,日照偏少6.9%,降水偏多37%;江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2.4℃,日照偏多15.3%,降水偏少30.9%;黄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1.6℃,日照偏多1.0%,降水偏多21.6%(表4.1)。
大豆播种以来,产区大部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东北地区5月至6月中旬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缓慢;6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偏高、光照正常、降水偏多、墒情适宜,大豆发育进程加快,有效弥补了前期低温影响,利于大豆开花结荚;但6月下旬以来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多次强降水过程叠加,部分大豆田块渍涝灾害较重,导致植株偏弱,局部田块绝收。华北、黄淮5月下旬至6月中旬温高雨少,且6月上中旬多晴热高温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加剧,大部地区表层墒情偏差,对大豆播种出苗不利;6月下旬以来降水明显增多,农田土壤墒情好转,大豆旺盛生长期光热充足,长势较好。江淮大豆播种出苗期出现阶段性干旱,但影响总体偏轻;进入7月后降水增多,前期旱情缓解;但8月持续高温少雨,江淮南部高温日数达16~25天,高温导致旱情再度发展,对大豆结荚鼓粒不利。
表4.1 大豆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播种以来,全国大豆平均气候适宜度(0.84)略低于上年(0.87)和近五年平均(0.86)。其中,5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均低于上年与近五年平均,5月下旬和7月下旬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6月上旬高于上年、与近五年平均持平,7月中旬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图4.1)。从分省来看,黑龙江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内蒙古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持平,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4.2)。

图4.1 全国大豆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4.2大豆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4.3 8月大豆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东北大豆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7℃,日照偏多2.7%,降水偏多0.6%;华北产区平均气温偏高0.9℃,日照偏少19.1%,降水偏多23.5%;江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2.6℃,日照偏多8.7%,降水偏少59.3%;黄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1.7℃,日照偏少2.3%,降水偏少23.4%(表4.2)。
东北地区8月上旬光温水条件适宜大豆结荚鼓粒;8 月中下旬气温偏低,特别是下旬明显偏低2~4℃,日照略少,光温条件使大豆灌浆速度减缓。华北产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充沛,大部墒情适宜,有利大豆结荚鼓粒。黄淮大部、江淮产区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2~6成,墒情适宜地块大豆结荚正常,但江淮南部和黄淮南部出现旱情,影响大豆结荚。
表4.2 8月大豆主产区气象条件
4.4 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大豆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平产年。辽宁、内蒙古、河南为增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为平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四川、江苏为减产年,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图4.3)。

图4.3 2022年各主产省大豆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4.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北方大部初霜冻时间偏晚,总体利于大豆鼓粒。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对大豆鼓粒略有不利,建议密切关注初霜冻预报,适当采取促早熟措施。华北大豆产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墒情适宜,利于大豆鼓粒成熟。黄淮南部、江淮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夏秋连旱,对大豆后期产量形成不利,应及时灌溉,减轻干旱对大豆产量的不利影响。
(五)晚稻
5.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江南大部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华南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
5.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晚稻播种以来,江南和华南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2.3℃和0.6℃;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54.5%和8.2%;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3.4%和5.3%(表5.1)。
晚稻播栽期间光热条件良好,大部稻田蓄水充足,晚稻播种育秧及移栽顺利。但7月以来江南和华南产区出现持续高温,不利于晚稻返青分蘖和拔节孕穗,灌溉不足地区晚稻秧苗长势弱、分蘖减少,局部田块出现干枯裂口,晚稻枯死。
表5.1 晚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播种以来,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0.940)低于上年(0.944),略高于近五年平均(0.933)。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7月中旬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7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5.1)。从分省来看,安徽、湖北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江西、福建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浙江、广东与上年和近五年持平;海南低于上年和近五年持平;广西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湖南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图5.2)。

图5.1 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5.2晚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5.3 8月晚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江南、华南晚稻主产区平均气温分别为30.7℃和28.4℃,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2.9℃和0.3℃;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35.9%和3.2%;江南产区降水量有4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0.9%,华南产区降水量有205.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7%(表5.2)。
月内,江南、华南大部地区出现11~20天高温天气,江南大部较常年同期偏多8~15天,其中湖南、江西等地多达21~3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6~23天,对灌溉水源不足地区的晚稻分蘖和拔节孕穗不利。另外,受台风”木兰“和”马鞍“影响,广东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晚稻受淹。
表5.2 8月晚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5.4 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晚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平产年。各主产省均为平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5.3)。

图5.3 2022年各主产省晚稻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5.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江南和华南晚稻产区气温偏高,发生寒露风的风险较低;但江南和华南北部降水偏少,部分稻区可能出现持续干旱,不利晚稻孕穗抽穗。华南中部和南部晚稻产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水热条件对晚稻生长发育基本有利。预计9月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显著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局地可能出现大风和暴雨洪涝灾害,不利于晚稻授粉结实。
建议晚稻产区要加强水肥管理,降水偏少地区应积极开发水源,优先满足处于孕穗、抽穗期晚稻用水需求,以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重。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避免雨涝灾害对晚稻产量形成造成影响。此外,各地应做好晚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1.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东北、江汉、西南地区大部一季稻处于抽穗至灌浆乳熟期,西南部分进入成熟期,江淮和江南大部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
1.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一季稻播种以来,各主产区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江淮偏高1.8℃;降水量除东北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多20.3%外,其余产区均偏少,其中江淮偏少44.7%;日照除东北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少6.3%外,其余产区日照均偏多,其中江淮偏多13.2%(表1.1)。
一季稻播种以来,各产区大部时段光温水条件较为适宜,总体利于一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但夏季高温综合强度达1961年以来最强,一季稻遭受严重高温热害。江汉、江南西北部5月上中旬,黑龙江东南部、吉林和辽宁大部5月末至6月中旬,云南6月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一季稻苗期生长,部分地区生育期偏晚。7至8月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江淮、江汉、江南及四川盆地高温日数多达30~5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长江流域一季稻孕穗抽穗至灌浆期遭遇持续高温,造成结实率降低,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最终影响产量。
表1.1 一季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8.0 | 0.4 | 572.3 | 20.3 | 1052.5 | -6.3 |
江淮 | 27.0 | 1.8 | 359.1 | -44.7 | 864.4 | 13.2 |
江汉 | 26.4 | 1.7 | 448.3 | -25.2 | 869.8 | 9.2 |
江南 | 27.4 | 1.5 | 521.1 | -25.4 | 710.0 | 8.3 |
西南 | 22.2 | 0.8 | 680.2 | -12.4 | 835.8 | 10.3 |

图1.1 全国一季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1.2 一季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1.3 8月一季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除东北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7℃外,其余产区均偏高,其中,江淮偏高2.9℃,西南产区偏高3.2℃、江汉、江南偏高达3.3℃;降水量除东北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多3.9%外,其余产区均偏少,其中江淮和江汉产区分别偏少78.4%和73.9%;日照时数除东北产区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1.8%)外,其余产区均偏多15.0%以上,其中西南和江南产区分别偏多39.0%和32.0%(表1.2)。
8月上旬,东北产区大部光温适宜,利于一季稻产量形成;但中下旬气温偏低,特别是下旬气温偏低2~4℃,一季稻籽粒灌浆速度有所减缓。月内,长江流域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出现20天以上高温天气,恰逢一季稻抽穗扬花高温敏感期,导致四川、湖北、安徽等地一季稻结实率降低、空秕粒增加,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逼熟。
表1.2 8月一季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1.2 | -0.7 | 145.9 | 3.9 | 218.7 | 1.8 |
江淮 | 30.0 | 2.9 | 32.8 | -78.4 | 236.0 | 15.7 |
江汉 | 30.0 | 3.3 | 35.8 | -73.9 | 246.0 | 25.7 |
江南 | 30.8 | 3.3 | 50.4 | -67.8 | 267.7 | 32.0 |
西南 | 27.2 | 3.2 | 99.6 | -43.8 | 220.5 | 39.0 |
综合分析一季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平产年。辽宁为增产年,一季稻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四川为减产年,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其余各省为平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1.3)。

图1.3 2022年各主产省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1.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正常,初霜较常年偏晚,利于一季稻灌浆成熟;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对一季稻充分灌浆不利;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采取促早熟措施,避免一季稻贪青晚熟。长江中下游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8成,发生夏秋连旱可能性大,对前期受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稻田应加强水肥管理,做好灾后补救工作,提高植株恢复能力;对前期受影响较小的田块,可适时适量施好穗肥,促进幼穗分化,攻取大穗,为水稻丰产增收打好基础。另外,各地仍应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二)玉米
2.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大部春玉米处于灌浆至乳熟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成熟收获期。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部分发育期偏晚4~7天,其余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
华北、黄淮、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大部夏玉米处于吐丝至乳熟期,四川、重庆、贵州部分地区进入成熟期。大部产区发育期接近常年,河南、河北等地局部发育期偏晚7~10天。
2.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玉米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黄淮偏高1.8℃;除新疆、西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22.8%、11.7%外,其余产区均偏多,其中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分别偏多21.6%、21.7%、17.5%;新疆、东北地区、华北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12.3%、8.9%和3.5%,其余产区均偏多,其中西南地区偏多11.1%(表2.1)。
玉米播种以来,北方产区大部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旺盛生长期未出现明显农业干旱。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寡照,春玉米播期延长,出苗缓慢。辽宁和吉林两省西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现不同程度干旱,不利玉米播种出苗;5月下旬东北产区降水增多,旱区旱情缓解。6月上中旬西北地区、华北、黄淮温高雨少,土壤失墒较快,大部地区表层墒情偏差,对春玉米苗期生长和夏玉米播种出苗不利,无灌溉条件地区春玉米长势偏弱、夏玉米播种困难。6月下旬以来北方玉米产区出现13次明显降水过程,前期旱情基本得以解除,利于玉米出苗和旺盛生长;但吉林中南部、辽宁中北部、山东西北部和南部等地降水过程频繁、雨量显著偏多且落区重叠度高,导致部分低洼玉米田块土壤水分持续过饱和,渍涝灾害较重,玉米受淹,局部田块绝收。7月以来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大部高温日数达30~5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连续高温日数达15~28天;无降水日数达40~5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15天;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农田土壤墒情下降,截至25日,重庆、四川20厘米土壤缺墒站点百分比分别达86%、81%,受高温干旱叠加影响,正值授粉至灌浆期的玉米出现秃尖和缺粒,千粒重下降,局部产区绝收。
表2.1 玉米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9.3 | 0.1 | 540.9 | 21.6 | 902.0 | -8.9 |
华北 | 23.1 | 0.7 | 451.4 | 21.7 | 958.2 | -3.5 |
西北 | 21.4 | 1.4 | 351.8 | 3.5 | 963.2 | 2.7 |
新疆 | 23.4 | 1.5 | 67.1 | -22.8 | 1092.8 | -12.3 |
黄淮 | 27.5 | 1.8 | 509.9 | 17.5 | 600.0 | 2.4 |
西南 | 21.9 | 1.1 | 693.0 | -11.7 | 905.2 | 11.1 |

图2.1 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2.2 玉米主产省平均气候适宜度
2.3 8月玉米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东北地区、新疆玉米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余产区均偏高,其中西南产区偏高3.1℃;西北地区、黄淮、西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1.9%、23.7%、41.8%,东北地区、华北和新疆分别偏多0.9%、23.5%、19.2%;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6%和37.8%,其余产区均偏少,其中新疆偏少(表2.2)。
月内,东北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部玉米产区出现5次较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达100~250毫米,有效增加了农田土壤水分,对玉米灌浆有利。东北地区中下旬气温偏低,玉米灌浆速度有所放缓。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四川盆地等地高温少雨,连续高温日数达15~28天,部分地区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高温干旱与玉米开花授粉期重叠,导致玉米花粉败育,出现缺粒、秃尖等现象。新疆产区月内光温适宜,降水明显偏多,对春玉米灌浆有利,但多降水天气不利于夏玉米开花授粉。
表2.2 8月玉米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1.1 | -0.6 | 135.9 | 0.9 | 224.7 | 2.6 |
华北 | 24.6 | 0.9 | 145.1 | 23.5 | 169.5 | -19.1 |
西北 | 23.9 | 2.4 | 100.1 | -1.9 | 176.4 | -13.9 |
新疆 | 22.9 | -0.4 | 19.0 | 19.2 | 217.1 | -25.2 |
黄淮 | 27.4 | 1.7 | 114.4 | -23.7 | 186.6 | -2.1 |
西南 | 26.8 | 3.1 | 104.7 | -41.8 | 216 | 37.8 |
综合分析玉米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增产年。黑龙江、新疆、宁夏、河南、山西、天津为增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辽宁、江苏、湖北、四川为减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其余各省为平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2.3)。

图2.3 2022年各主产省玉米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2.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北方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初霜冻时间偏晚,利于玉米充分灌浆。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对玉米灌浆成熟略有影响。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但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但局地持续降水会影响适时秋收。黄淮南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夏秋连旱,影响玉米产量形成。
建议东北地区要针对发育期偏晚的地块,适时采取有效措施防低温、促早熟。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应注意及时清沟排水,避免作物根系受淹早衰,并抓住晴好天气或降水间隙及时收获已成熟秋收作物,确保丰产丰收。江淮、江汉等地应加强塘库蓄水,合理灌溉,防范干旱或蓄水不足对玉米产量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三)棉花
3.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大部处于裂铃吐絮期;大部产区棉花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长势总体较好。
3.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棉花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新疆和江淮偏高1.8℃;华北、黄淮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0.0%和1.4%,新疆、西北、江淮、江汉、江南分别偏少29.1%、3.0%、37.1%、25.2%和20.4%;新疆和华北日照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9.4%和3.7%,其余产区与常年持平或偏多,其中西北偏多16.8%(表3.1)。
棉花播种以来,产区大部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棉花生长发育,新疆棉区气象灾害影响轻于上年同期,利于产量提高。但江汉、江南西北部5月上中旬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棉苗生长缓慢;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中部等地5月至6月中旬降水持续偏少,加之6月多晴热高温天气,土壤表墒持续偏差,不利于棉花出苗及生长;盛夏长江流域棉区大部温高雨少,灌溉条件偏差棉田出现干旱,导致棉花叶片干枯、落铃增加;新疆大部棉区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了3次高温天气过程,对棉花开花结铃不利。
表3.1 棉花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22.5 | 1.8 | 68.6 | -29.1 | 1271.8 | -9.4 |
西北 | 23.1 | 1.4 | 422.6 | -3.0 | 1060.9 | 16.8 |
华北 | 23.3 | 0.8 | 454.5 | 20.0 | 1008.6 | -3.7 |
黄淮 | 24.6 | 1.5 | 534.8 | 1.4 | 972.5 | 1.2 |
江淮 | 26.4 | 1.8 | 430.0 | -37.1 | 913.0 | 10.6 |
江汉 | 26.4 | 1.7 | 447.0 | -25.2 | 869.3 | 9.1 |
江南 | 26.5 | 1.4 | 625.7 | -20.4 | 811.4 | 6.6 |

图3.1 全国棉花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3.2棉花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3.3 8月棉花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除新疆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4℃以外,其余产区均偏高,其中江南和江汉分别偏高达3.4℃和3.3℃;新疆、华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19.2%和6.3%,其余产区均偏少;新疆、华北、黄淮日照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25.2%、23.3%和2.1%,其余产区日照偏多,其中江南地区偏多34.5%(表3.2)。
月内,新疆棉区大部平均气温在20~24℃之间,处于棉花花铃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利于棉花结铃及裂铃吐絮;但南疆中东部和东疆部分棉区8月上旬出现高温天气,对棉花花铃生长略有影响;另外,北疆棉区8月中旬后期至下旬的低温及南疆偏西地区的降水天气对棉铃生长及裂铃吐絮不利。黄河流域棉区大部光热适宜,土壤墒情良好,利于棉花开花结铃;但河北、山东等地月内出现多次较强降水过程,导致部分棉株花铃脱落。长江流域棉区大部高温干旱叠加,灌溉条件偏差棉区落铃增加,不利产量提高。
表3.2 8月棉花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22.9 | -0.4 | 19.0 | 19.2 | 217.1 | -25.2 |
西北 | 26.7 | 2.9 | 99.4 | -17.5 | 208.9 | 11.1 |
华北 | 25.4 | 0.9 | 125.2 | 6.3 | 156.5 | -23.3 |
黄淮 | 27.4 | 1.7 | 114.4 | -23.7 | 186.6 | -2.1 |
江淮 | 30.0 | 2.9 | 32.8 | -78.4 | 236.0 | 15.7 |
江汉 | 30.0 | 3.3 | 37.8 | -72.5 | 244.1 | 25.0 |
江南 | 31.1 | 3.4 | 38.1 | -73.2 | 274.8 | 34.5 |
综合分析棉花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棉花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增产年。新疆、河北、山东、湖北、湖南为平产年,棉花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安徽为减产年,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图3.3)。

图3.3 2022年各主产省棉花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3.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新疆和黄河流域棉区大部降水接近常年,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新疆北部初霜期在9月中下旬,比常年偏晚,气象条件对大部棉花吐絮及采摘基本有利;长江流域棉区大部温高雨少,对无灌溉条件地区棉花后期生长不利。各棉区应抓好棉田后期管理,适时整枝去老叶、拔除空株,保证棉田的通风透光,并及时采摘已吐絮的棉花,摘除霉桃、烂桃,提高棉花质量;长江流域棉区要积极开发水源,保障棉花后期用水需求。
(四)大豆
4.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大部大豆处于结荚鼓粒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仅黑龙江中部、安徽等地略偏晚。
4.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大豆播种以来,东北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1℃、日照偏少9.0%,降水偏多22.0%;华北产区平均气温偏高0.8℃,日照偏少6.9%,降水偏多37%;江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2.4℃,日照偏多15.3%,降水偏少30.9%;黄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1.6℃,日照偏多1.0%,降水偏多21.6%(表4.1)。
大豆播种以来,产区大部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东北地区5月至6月中旬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缓慢;6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偏高、光照正常、降水偏多、墒情适宜,大豆发育进程加快,有效弥补了前期低温影响,利于大豆开花结荚;但6月下旬以来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多次强降水过程叠加,部分大豆田块渍涝灾害较重,导致植株偏弱,局部田块绝收。华北、黄淮5月下旬至6月中旬温高雨少,且6月上中旬多晴热高温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加剧,大部地区表层墒情偏差,对大豆播种出苗不利;6月下旬以来降水明显增多,农田土壤墒情好转,大豆旺盛生长期光热充足,长势较好。江淮大豆播种出苗期出现阶段性干旱,但影响总体偏轻;进入7月后降水增多,前期旱情缓解;但8月持续高温少雨,江淮南部高温日数达16~25天,高温导致旱情再度发展,对大豆结荚鼓粒不利。
表4.1 大豆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0.0 | 0.1 | 525.1 | 22.0 | 835.7 | -9.0 |
华北 | 25.2 | 0.8 | 414.2 | 37.0 | 533.9 | -6.9 |
江淮 | 29.2 | 2.4 | 332.9 | -30.9 | 578.6 | 15.3 |
黄淮 | 27.6 | 1.6 | 498.9 | 21.6 | 519.2 | 1.0 |

图4.1 全国大豆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4.2大豆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4.3 8月大豆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东北大豆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7℃,日照偏多2.7%,降水偏多0.6%;华北产区平均气温偏高0.9℃,日照偏少19.1%,降水偏多23.5%;江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2.6℃,日照偏多8.7%,降水偏少59.3%;黄淮产区平均气温偏高1.7℃,日照偏少2.3%,降水偏少23.4%(表4.2)。
东北地区8月上旬光温水条件适宜大豆结荚鼓粒;8 月中下旬气温偏低,特别是下旬明显偏低2~4℃,日照略少,光温条件使大豆灌浆速度减缓。华北产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充沛,大部墒情适宜,有利大豆结荚鼓粒。黄淮大部、江淮产区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2~6成,墒情适宜地块大豆结荚正常,但江淮南部和黄淮南部出现旱情,影响大豆结荚。
表4.2 8月大豆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1.0 | -0.7 | 135.0 | 0.6 | 225.5 | 2.7 |
华北 | 24.6 | 0.9 | 145.1 | 23.5 | 169.5 | -19.1 |
江淮 | 29.5 | 2.6 | 60.2 | -59.3 | 219.0 | 8.7 |
黄淮 | 27.4 | 1.7 | 114.7 | -23.4 | 186.2 | -2.3 |
综合分析大豆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平产年。辽宁、内蒙古、河南为增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为平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四川、江苏为减产年,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图4.3)。

图4.3 2022年各主产省大豆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4.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北方大部初霜冻时间偏晚,总体利于大豆鼓粒。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对大豆鼓粒略有不利,建议密切关注初霜冻预报,适当采取促早熟措施。华北大豆产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墒情适宜,利于大豆鼓粒成熟。黄淮南部、江淮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夏秋连旱,对大豆后期产量形成不利,应及时灌溉,减轻干旱对大豆产量的不利影响。
(五)晚稻
5.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江南大部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华南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
5.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晚稻播种以来,江南和华南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2.3℃和0.6℃;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54.5%和8.2%;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23.4%和5.3%(表5.1)。
晚稻播栽期间光热条件良好,大部稻田蓄水充足,晚稻播种育秧及移栽顺利。但7月以来江南和华南产区出现持续高温,不利于晚稻返青分蘖和拔节孕穗,灌溉不足地区晚稻秧苗长势弱、分蘖减少,局部田块出现干枯裂口,晚稻枯死。
表5.1 晚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30.2 | 2.3 | 181.2 | -54.5 | 590.7 | 23.4 |
华南 | 28.8 | 0.6 | 423.4 | -8.2 | 425.5 | 5.3 |

图5.1 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5.2晚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5.3 8月晚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江南、华南晚稻主产区平均气温分别为30.7℃和28.4℃,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2.9℃和0.3℃;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35.9%和3.2%;江南产区降水量有4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0.9%,华南产区降水量有205.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7%(表5.2)。
月内,江南、华南大部地区出现11~20天高温天气,江南大部较常年同期偏多8~15天,其中湖南、江西等地多达21~3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6~23天,对灌溉水源不足地区的晚稻分蘖和拔节孕穗不利。另外,受台风”木兰“和”马鞍“影响,广东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晚稻受淹。
表5.2 8月晚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30.7 | 2.9 | 43.9 | -70.9 | 277.9 | 35.9 |
华南 | 28.4 | 0.3 | 205.2 | -10.7 | 202.8 | 3.2 |
综合分析晚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平产年。各主产省均为平产年,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5.3)。

图5.3 2022年各主产省晚稻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增减趋势
5.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江南和华南晚稻产区气温偏高,发生寒露风的风险较低;但江南和华南北部降水偏少,部分稻区可能出现持续干旱,不利晚稻孕穗抽穗。华南中部和南部晚稻产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水热条件对晚稻生长发育基本有利。预计9月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显著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局地可能出现大风和暴雨洪涝灾害,不利于晚稻授粉结实。
建议晚稻产区要加强水肥管理,降水偏少地区应积极开发水源,优先满足处于孕穗、抽穗期晚稻用水需求,以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重。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避免雨涝灾害对晚稻产量形成造成影响。此外,各地应做好晚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关推荐
本周全国大部农区气温偏高墒情良好 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发育
2025-03-03
全国气温先升后降 气温起伏剧烈需特别注意
2025-02-25
本周前期全国大部地区天气较好 23日起有冷空气影响我国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