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气象月报
发布时间:2023-09-06来源:中央气象台
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偏高0.9℃;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新疆大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黄淮中部、江汉东部等地偏高1~2℃,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等地偏高2~4℃。新疆东南部、内蒙古西部、湖北、湖南大部、重庆大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4~7天。本月全国平均累积日照时数为213.6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7.6小时;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多,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北部等地偏多3~5成;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云南大部和广西南部等地偏少3~8成。全国平均累积降水量为107.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4毫米;全国主要农区大部降水量有100~250毫米,云南、广西和福建南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有250~400毫米;黑龙江大部、吉林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中南部、四川东北部和南部、云南中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南部和广西西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4倍;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新疆南部、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山西西部、山东中部、湖北东部、安徽中部、广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少3~8成。月底,全国大部农区土壤墒情适宜;黑龙江东部、吉林西部和北部、河南、陕西中部、云南、广东等地部分地区土壤过湿。
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墒情适宜,干旱发生面积小,未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春玉米、大豆、一季稻等作物正常生长。受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影响,8月1-5日、10-13日黑吉辽降水过程极端性强,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和辽宁东部降水区域重叠,农田渍涝灾害偏重,部分地块土壤通气不良,造成作物根系呼吸受阻或早衰,水稻抽穗开花、春玉米吐丝和大豆结荚缓慢,作物长势偏弱;但风力总体较小、雨势和缓,未造成大范围倒伏。北方夏种区大部光热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历史极端强降水、26-28日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蓄墒和库塘蓄水,河北中北部、山西中东部和河南西南部等地旱情有效缓解;但河北、河南等地部分农田遭受轻至中度渍涝灾害,部分达到重度,局地作物倒伏甚至绝收。南方大部光温接近常年,墒情适宜,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大部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少,一季稻等作物受高温热害影响较常年总体偏轻;仅重庆、湖北、湖南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2~7天,部分一季稻、棉花遭受轻度高温热害影响;云南南部和广西南部等地阴雨寡照,不利秋收作物产量形成及晚稻分蘖拔节;华西秋雨于8月23日开始,较常年秋雨季开始日期偏早20天,25-28日持续降水造成四川盆地秋收作物成熟收获延迟。新疆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2~7天,部分地区棉花蕾铃脱落增加,开花结铃受到影响。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8月底,东北地区一季稻大部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处于灌浆乳熟期、江苏部分仍处于孕穗抽穗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乳熟至成熟期,部分已收获。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到偏早。
一季稻播种以来,主产区平均气温在18.5~26.7℃之间,大部较常年同期偏高;江南、西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3.2%、13.1%,东北地区、江淮、江汉分别偏多10.9%、8.3%、9.3%;西南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2%,其他主产区偏少8.2%~16.0%(表1.1)。东北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前期出现阶段性低温,对播种育秧略有影响;5月中旬至8月,大部地区气温和日照接近常年同期,夏季未出现低温冷害,光热较为充足,同时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3成至4倍,水分充足,一季稻长势良好;8月1-5日、10-13日强降水过程造成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辽宁东部等地局地稻田被淹,影响水稻抽穗开花,但受灾范围较小,总体影响有限。江淮、江汉、江南等地5月中旬至6月出现多次较强降水过程,缓解了前期库塘蓄水不足的局面,满足了一季稻移栽用水需求,光温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返青和分蘖生长;7月大部地区日照偏少2成左右,对一季稻分蘖拔节略有不利;8月大部地区光热适宜,高温热害影响程度较常年总体偏轻,利于一季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仅湖北和湖南等地部分地区轻度高温热害对一季稻抽穗扬花略有影响。西南地区大部光温匹配良好,降水较为充沛,利于一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四川盆地中部3月至7月中旬,降水持续偏少,部分稻田生产用水不足,影响了一季稻播种育秧、移栽返青,有效分蘖减少,局地出现稻田脱水干裂。
表1.1 一季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8.5 |
0.9 |
527.8 |
10.9 |
1013.9 |
-9.8 |
江淮 |
25.9 |
0.7 |
703.9 |
8.3 |
666.3 |
-12.8 |
江汉 |
25.0 |
0.3 |
656.0 |
9.5 |
731.3 |
-8.2 |
江南 |
26.7 |
0.8 |
676.8 |
-3.2 |
550.3 |
-16.0 |
西南 |
22.5 |
1.1 |
675.0 |
-13.1 |
797.0 |
5.2 |
一季稻播种以来,总体气候适宜度(0.86)高于上年(0.85),与近五年平均(0.86)持平。其中,4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一季稻气候适宜度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3月下旬、6月上旬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平均,7月上旬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8月下旬高于上年、与近五年平均持平,其余时段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1.1)。分省来看,浙江、贵州、辽宁、云南、湖南、安徽、四川、湖北、江苏一季稻气候适宜度均较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偏高或持平,吉林、黑龙江较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偏低或持平(图1.2)。
图1.1 全国一季稻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1.2 一季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8月,一季稻主产区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6~1.5℃;主产区降水量在122.9~191.0毫米之间(表1.2)。各产区热量充足,水分较适宜,利于一季稻孕穗、灌浆和乳熟。湖北、湖南北部等地部分一季稻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上中旬遭受轻度高温热害,影响一季稻抽穗扬花。东北部分地区暴雨洪涝、西南地区南部阴雨寡照对一季稻产量形成略有不利,西南地区东部下旬降水过程影响水稻成熟收获。
表1.2 8月一季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2.6 |
0.7 |
161.7 |
15.2 |
164.4 |
-23.5 |
江淮 |
28.0 |
0.9 |
122.9 |
-19.1 |
225.7 |
10.7 |
江汉 |
28.2 |
1.5 |
138.7 |
1.2 |
229.9 |
17.5 |
江南 |
28.1 |
0.6 |
155.2 |
-0.8 |
187.7 |
-7.4 |
西南 |
24.8 |
0.8 |
191.0 |
7.7 |
150.7 |
-5.0 |
综合分析一季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吉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较去年增减幅度在1.5%之内(图1.3)。
图1.3 主产省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1.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东北一季稻产区大部气温和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初霜期较常年偏晚,水热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乳熟成熟;但黑龙江东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稻区遭受阶段连阴雨灾害风险较高;建议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采取促早熟措施,促进一季稻正常成熟、避免贪青晚熟。西南一季稻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大部降水接近常年,利于一季稻成熟收获,云南西部等地降水量偏多1~2成,阴雨天气影响一季稻收晒;建议做好收获和烘干机具调度,紧抓降雨间隙抢收成熟水稻。江淮、江汉、江南大部气温偏高,大部降水基本正常,利于一季稻灌浆成熟;建议做好田间管理,保持干湿结合,促进充分灌浆、提高粒重,早熟品种抓住晴好天气适时收割。各地还应做好水稻后期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8月底,西南地区大部春玉米处于乳熟至成熟期,部分已收获,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春玉米大部处于灌浆乳熟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西南地区夏玉米大部处于乳熟成熟期,华北、黄淮夏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
玉米播种以来,全国大部玉米产区平均气温偏高0.2~1.3℃;新疆、西南地区降水量分别偏少45.0%、11.5%,其余产区偏多8.4%~26.4%;日照时数华北、黄淮、西南分别偏多1.1%、9.5%、4.5%,东北、西北和新疆产区分别偏少9.3%、4.7%、5.9%(表2.1)。
东北产区播种以来热量整体充足、水分适宜,利于玉米生长发育。4月下旬至5月上旬前期出现阶段性低温,玉米播种出苗延缓;5月中旬至6月,大部土壤墒情良好,温度适宜,利于玉米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但6月东北地区西部部分地区温高雨少,土壤持续缺墒,出现轻至中度干旱,玉米长势偏弱。7-8月东北地区大部降水偏多,西部旱情完全解除,利于玉米抽雄吐丝和灌浆,但7月中旬大范围降水使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等地出现“旱涝急转”,8月上中旬黑龙江、吉林北部和西部、辽宁东部出现极端性降水,部分玉米遭受渍涝灾害,出现根系早衰,不利玉米健壮生长。
华北、黄淮、西北产区播种以来光温充足,大部墒情适宜,玉米生长气象条件基本适宜,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和渍涝。4月至5月,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新疆等地出现多次大风沙尘天气和降温雨雪天气过程,导致玉米播种出苗受阻,部分春玉米幼苗受冻。6-7月,华北和黄淮出现6轮高温过程,河北、山西玉米高温热害指数均为近五年最高,高温少雨加速失墒,河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农业干旱,不利于夏玉米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春玉米拔节抽雄,7月11-13日、20-22日的降水过程明显缓解旱情;7月末至8月初京津冀出现极端强降水过程,墒情得到显著改善,旱情解除,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玉米田遭受偏重渍涝。甘肃中西部夏季降水偏少3成以上,气温偏高1~2℃,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玉米拔节孕穗、开花授粉和灌浆均受到影响。
西南产区大部播种以来光温充足,大部时段墒情适宜,四川等地出现阶段性干旱。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春季降水量不足50毫米,部分地区持续农业干旱,玉米播种出苗及生长受到较大影响,6月上述旱区降水量为100~250毫米,旱情基本解除。四川中部5月至7月中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出现中至重度旱情,导致春玉米果穗短小、夏玉米抽雄吐丝和授粉结实受阻。7-8月西南地区大部光温充足,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和成熟收获,多降水过程有效解除四川中部等地旱情,但局部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对部分进入开花吐丝的玉米造成“雨洗花”灾害,局部低洼农田出现渍涝、玉米倒伏;8月云南阴雨天气较多,阴雨寡照影响玉米灌浆乳熟。
表2.1 玉米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9.9 |
0.7 |
498 |
11.9 |
897.7 |
-9.3 |
华北 |
23.3 |
0.9 |
468.8 |
26.4 |
1003.3 |
1.1 |
西北 |
20.2 |
0.2 |
370.9 |
9.1 |
893.7 |
-4.7 |
新疆 |
22.9 |
1.0 |
47.8 |
-45.0 |
1173.3 |
-5.9 |
黄淮 |
27.0 |
1.3 |
470.4 |
8.4 |
641.6 |
9.5 |
西南 |
21.9 |
1.1 |
694.8 |
-11.5 |
851.4 |
4.5 |
图2.1 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2.2 玉米主产省平均气候适宜度
2.3 8月玉米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玉米主产区平均气温在22.4~26.9℃之间,较常年同期偏高0.7~1.5℃(表2.2)。新疆和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量分别为13.5和90.0毫米,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少15.3%、11.8%,其余产区降水量在123.9~198.1毫米之间,均较常年同期偏多5.4%~18.5%;日照时数东北、新疆、西南地区分别偏少23.8%、9.5%、7.3%,华北、西北、黄淮产区偏多7.1%、4.7%、22.8%。
月内,东北玉米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多,墒情较适宜,干旱发生面积小,利于玉米抽雄吐丝和灌浆乳熟;黑龙江、吉林北部和西部、辽宁东部降水偏多3成至1倍,日照偏少,部分农田土壤过湿,不利玉米健壮生长;8月1-5日、10-13日黑吉辽强降水过程导致局地玉米渍涝灾害影响偏重。新疆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2-7天,持续高温对部分灌溉不足玉米灌浆不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大部地区光热充足,降水量有50~250毫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玉米抽雄吐丝,月初和26-28日,产区大部出现强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蓄墒和库塘蓄水,河北中北部、山西中东部和河南西南部等地前期持续的土壤缺墒和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但河北、河南等地部分农田遭受轻至中度渍涝灾害,部分达到重度,河北局地玉米绝收;台风携带南方锈病原到华北黄淮产区,诱发玉米病害增加,影响玉米产量形成。西南玉米产区大部光温接近常年,基本利于春玉米成熟收获和夏玉米灌浆乳熟;云南南部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日照偏少,阴雨寡照和强降水不利于玉产产量形成和成熟收获。
表2.2 8月玉米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2.4 |
0.7 |
159.7 |
18.5 |
166.9 |
-23.8 |
华北 |
25.2 |
1.5 |
123.9 |
5.4 |
224.4 |
7.1 |
西北 |
22.8 |
1.3 |
90.0 |
-11.8 |
214.5 |
4.7 |
新疆 |
24.5 |
1.2 |
13.5 |
-15.3 |
262.8 |
-9.5 |
黄淮 |
26.9 |
1.2 |
160.3 |
6.9 |
234.1 |
22.8 |
西南 |
24.5 |
0.8 |
198.1 |
10.1 |
145.3 |
-7.3 |
综合分析玉米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北京、天津玉米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吉林、辽宁、陕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市,区)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2.3)。
图2.3 主产省玉米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2.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和降水接近常年,发生大范围农业干旱风险低,水热条件基本适宜春玉米产量形成;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初霜偏早,可能出现轻度霜冻害,导致发育期偏晚的玉米灌浆不充分;黑龙江大部降水偏多,遭受低温连阴雨和渍涝害风险较高,可能导致玉米贪青晚熟和收获受阻;建议加强玉米后期田间管理,促进充分灌浆乳熟,北部地区对贪青晚熟作物适时采取促早熟措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西南玉米产区大部降水正常,墒情适宜,利于玉米灌浆乳熟和成熟收晒;云南西部降水量偏多,玉米成熟收获期遭受连阴雨和渍涝灾害的风险高;建议各地抓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防范局地强对天气造成渍涝和倒伏,并做好机具调度,抓住晴好天气或降水间隙及时收获已成熟玉米,确保颗粒归仓。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8月底,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大部处于花铃生长后期至裂铃吐絮期;大部产区棉花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新疆部分地区偏晚5~14天。
棉花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新疆和江南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38.6%和3.0%,其余产区偏多8%~34.6%;西北、华北产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其余各产区日照时数偏少1.1%~16.8%(表3.1)。新疆、西北地区、华北等地4月至5月大风降温、沙尘、雨雪天气过程频繁,导致棉花播种出苗受阻,部分棉花幼苗遭受低温冷害与冻害,部分棉花重播,发育进程晚于常年和去年,造成伏前桃数明显少于常年和去年。6月北方棉区大部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棉花生长;但新疆西南部、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4~15天,对棉花现蕾有一定影响,部分缺墒田块棉花蕾铃脱落增加;江汉、江淮、江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和强降水,局地棉花幼苗生长缓慢、长势偏弱。7-8月在棉桃形成关键期出现5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7月5-16日、7月13-28日、8月3-8日、8月8日至12日、8月16日-8月19日),其中新疆东部、湖南东部和南部等地高温日数达31~40天,部分棉花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蕾铃脱落增加,棉花开花结铃受阻;7月29日-8月1日河北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以及8月26-28日山东、安徽等地强降水导致部分低洼棉田出现渍涝灾害,导致花铃脱落增加、根系生长不良。
表3.1 棉花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21.5 |
0.8 |
59.4 |
-38.6 |
1311.2 |
-6.6 |
西北 |
21.8 |
0.1 |
571.0 |
31.1 |
936.6 |
3.1 |
华北 |
23.5 |
1.0 |
510.0 |
34.6 |
1049.7 |
0.2 |
黄淮 |
24.1 |
1.0 |
600.4 |
13.9 |
950.2 |
-1.1 |
江淮 |
25.1 |
0.5 |
738.9 |
8.0 |
713.8 |
-13.5 |
江汉 |
25.0 |
0.3 |
657.0 |
9.9 |
732.6 |
-8.0 |
江南 |
25.6 |
0.5 |
761.9 |
-3.0 |
633.2 |
-16.8 |
棉花播种以来,总体气候适宜度(0.68)低于上年(0.69)和近五年平均(0.70)。其中,4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棉花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4月下旬、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8月上旬高于上年、低于近5年平均(图3.1)。从分省来看,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河北气候适宜度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河南、湖北、山东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平均,甘肃、新疆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3.2)。
图3.1 全国棉花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3.2棉花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8月,棉花各产区平均气温在24.5~28.2℃、较常年同期偏高0.5℃~1.5℃;新疆、江淮和江南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15.3%、19.1%、和1.4%,其余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多2.1%~22.3%;新疆、江南产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9.5%和6.1%,其余产区偏多9.8%~22.8%(表3.2)。
月内,新疆东南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高温日数有1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7天,其中新疆东部高温持续日数多达11~15天,部分灌溉条件偏差的棉花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开花结铃受阻;8月下旬,新疆北疆以及南疆巴州地区出现降温降水天气,不利于棉花花铃生长和裂铃吐絮。河北、山东以及安徽等地月内光温适宜,大部土壤水分充足,利于棉花裂铃吐絮;仅8月1日河北极端强降水以及26-28日山东、安徽、湖北等地强降水导致部分棉田出现渍涝灾害。
表3.2 8月棉花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24.5 |
1.2 |
13.5 |
-15.3 |
262.8 |
-9.5 |
西北 |
24.9 |
1.1 |
147.3 |
22.3 |
212.5 |
13.0 |
华北 |
25.9 |
1.4 |
134.5 |
14.2 |
223.9 |
9.8 |
黄淮 |
26.9 |
1.2 |
160.3 |
6.9 |
234.1 |
22.8 |
江淮 |
28.0 |
0.9 |
122.9 |
-19.1 |
225.7 |
10.7 |
江汉 |
28.2 |
1.5 |
140.5 |
2.1 |
229.4 |
17.5 |
江南 |
28.2 |
0.5 |
140.0 |
-1.4 |
191.8 |
-6.1 |
综合分析棉花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棉花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减产年。湖北、湖南棉花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新疆较去年减少1.5%以上,其余各省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3.3)。
图3.3 主产省棉花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3.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新疆棉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新疆北部偏多2~5成,多降水过程可能影响棉花裂铃吐絮和采摘,造成品质下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正常或偏少,大部棉田墒情较好,气象条件利于棉花吐絮和采摘。
建议各棉区要做好棉田整枝及推株并垄工作,适时喷施脱叶剂,及时采摘已吐絮的棉花,摘除霉桃、烂桃,提高棉花质量。
4.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8月底,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大豆大部处于结荚鼓粒期。大豆发育期大部接近常年,仅黑龙江北部局部偏晚4~12天。
4.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大豆播种以来,各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1.7℃;降水量除江淮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少35.8%外,其余产区偏多9.9%~24.1%;华北、黄淮产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12.8%、9.6%,其余产区偏少9.6%~10.5%(表4.1)。
东北产区大部大豆播种以来热量充足,干旱影响偏轻,但局地渍涝灾害影响重。5-6月,东北地区大部光温良好,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利于大豆播种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仅辽宁西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部6月份降水偏少3~8成、出现阶段性农业干旱,大豆苗期生长受到影响,7月东北地区降水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吉林西部有250~400毫米,利于补充农田土壤水分,东北地区西部旱情解除,对大豆开花结荚有利;8月1-5日、10-13日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和中东部、辽宁东部等地农田渍涝灾害偏重,造成部分地块土壤通气不良、大豆根系呼吸受阻或早衰,大豆结荚缓慢、长势偏弱。
华北、黄淮和江淮产区大部大豆播种以来光温水匹配较好,阶段高温干旱影响苗期生长,局地渍涝影响重。5月下旬至6月,黄淮大部、江淮降水普遍有100~400毫米,墒情充足,夏大豆播种进展较快;6月至7月上旬,华北东部、黄淮西北部降水偏少3~8成、高温日数偏多8~23天,土壤失墒快,河北中部等地出现旱情,大豆播种出苗偏慢,存在缺苗断垄现象,幼苗生长弱。7月20-22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降水,有效缓解7月上中旬高温,土壤墒情得到显著改善,利于大豆生长发育;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等地出现历史罕见极端强降雨过程,强降水致使部分农田“旱涝急转”,河北中南部等地农业干旱解除,但受极端雨量和泄洪影响,部分低洼农田遭受偏重涝害。8月上中旬华北、黄淮、江淮大豆产区多晴少雨,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大豆结荚鼓粒,26-28日强降水增加土壤墒情,缓解安徽等地农业干旱,对大豆产量形成有利。
表4.1 大豆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0.8 |
0.9 |
473.1 |
9.9 |
829.7 |
-9.6 |
华北 |
26.1 |
1.7 |
375.1 |
24.1 |
646.8 |
12.8 |
黄淮 |
27.9 |
1.1 |
309.1 |
-35.8 |
449 |
-10.5 |
江淮 |
27.3 |
1.3 |
452.6 |
10.3 |
563.4 |
9.6 |
大豆播种以来,总体气候适宜度(0.78)高于上年(0.76)和近五年平均(0.75)。6月、7月中旬、8月中旬大豆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5月中旬高于上年、与近五年持平,5月下旬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平均,7月下旬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7月上旬、8月上旬以及8月下旬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4.1)。从分省来看,江苏、吉林、安徽、内蒙古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河南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持平,辽宁与上年和近五年持平,黑龙江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河北、山东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4.2)。
图4.1 全国大豆平均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4.2大豆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4.3 8月大豆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大豆各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1.5℃;降水量除黄淮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少39.0%以外,其余产区偏多5.4%~18.9%;东北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4.1%,其余产区较常年同期偏多7.1~22.7%(表4.2)。
月内,东北地区大豆产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大部降水正常或略偏多,日照正常或略偏少,水热条件总体利于大豆结荚鼓粒;受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先后影响,1-5日吉林北部、黑龙江南部、辽宁东部出现强降水,10-13日黑龙江、吉林中东部、辽宁东部和西南部等地出现较强降水,降水重叠区域农田渍涝灾害偏重,造成部分地块土壤通气不良、大豆根系呼吸受阻或早衰,大豆结荚缓慢、长势偏弱。华北、黄淮、江淮大豆产区大部光温适宜,降水充沛且间隔均匀,水热条件适宜大豆干物质累积和灌浆鼓粒;26-28日山东南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等地出现强降水过程、雨量普遍有50~150毫米,农田土壤水分得到补充,缓解河南、安徽等地旱情,对大豆产量形成有利,局地遭受渍涝害,影响有限。
表4.2 8月大豆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22.4 |
0.7 |
159.6 |
18.9 |
166.6 |
-24.1 |
华北 |
25.2 |
1.5 |
123.9 |
5.4 |
224.4 |
7.1 |
黄淮 |
28.0 |
1.1 |
90.2 |
-39.0 |
220.9 |
9.6 |
江淮 |
26.9 |
1.2 |
159.6 |
6.5 |
233.8 |
22.7 |
4.4 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大豆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四川大豆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大豆主产省(区)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在1.5%之内(图4.3)。
图4.3 主产省大豆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4.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预计9月,北方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大部初霜冻时间偏晚,总体利于大豆鼓粒成熟。黑龙江东北部初霜日可能偏早,尚未成熟的大豆遭受轻度霜冻害风险较高。华北、黄淮、江淮大豆产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1~2℃,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1~5成,利于大豆鼓粒成熟和收获。
建议各产区做好大豆水肥管理,适时中耕划锄,增加田间通透性,促进充分灌浆鼓粒;黑龙江等地要密切关注初霜冻预报,适当采取促早熟措施;各地还要加强大豆烟粉虱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5.1 作物长势综合评估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8月底,江南大部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局部已抽穗;华南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湖南、江西局地晚稻发育期偏晚7天左右。
5.2 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晚稻播种以来,江南和华南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0.5℃和0.6℃;江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3.7%、日照时数偏少17.0%;华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9.7%、日照时数偏少7.8%(表5.1)。
晚稻播种以来,江南、华南大部光热适宜,7月中旬以来出现多次降水过程,气象条件利于晚稻播种育秧、移栽返青、分蘖拔节和孕穗抽穗。7月至8月中旬,湖南、广西中北部等地高温天气较常年偏多4~15天,降水偏少3~8成,阶段高温干旱对晚稻返青分蘖和拔节孕穗不利,部分长势略偏差。7月16-18日台风“泰利”影响广东中南部和广西南部、7月26-29日台风“杜苏芮”影响浙江东部和福建东部,8月31日受台风“苏拉”影响福建东南部,强风暴雨导致局地晚稻受淹受灾;但高温热害、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影响均偏轻。
表5.1 晚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28.4 |
0.5 |
452.7 |
13.7 |
397.5 |
-17.0 |
华南 |
28.8 |
0.6 |
416.7 |
-9.7 |
372.6 |
-7.8 |
晚稻播种以来,总体气候适宜度(0.95)高于上年(0.94)和近五年平均(0.94)。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中旬晚稻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7月中旬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8月下旬与上年持平、低于近五年平均,6月下旬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5.1)。从分省来看,海南、浙江、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晚稻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广东、广西与上年和近五年持平,安徽低于上年、与近五年持平(图5.2)。
图5.1 全国晚稻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5.2晚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5.3 8月晚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8月,江南晚稻产区平均气温为28.0℃、较常年同期偏高0.2℃,华南晚稻产区平均气温为28.1℃、与常年同期持平;江南产区降水量有154.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日照时数偏少12.7%;华南产区降水量为228.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0.6%,日照时数偏少20.3%(表5.2)。
8月,晚稻产区大部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2~8天,光温适宜,降水量为100~400毫米,大部稻田用水充足,晚稻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有利于提高晚稻有效穗数和大穗形成。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等地上中旬降水量不足50毫米、较常年偏少3~8成,气温偏高1~2℃, 部分灌溉条件不足的产区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不利于晚稻分蘖、拔节。
表5.2 8月晚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28.0 |
0.2 |
154.8 |
2.5 |
178.6 |
-12.7 |
华南 |
28.1 |
0.0 |
228.6 |
-0.6 |
156.6 |
-20.3 |
5.4 作物产量展望
综合分析晚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晚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湖南、江西晚稻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区)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图5.3)。
图5.3 主产省晚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5.5 9月天气影响预估及建议
建议晚稻产区要加强水肥管理,前期降水偏少地区应积极开发水源、抓住降水天气增加有效蓄水,满足晚稻用水需求,以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重;采取深水灌溉、喷施叶面肥等措施防范阶段低温、寒露风危害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避免雨涝灾害对晚稻产量形成造成影响。此外,各地应做好晚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