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标准农田 >

沃野千里仓廪实 国家开发银行倾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3-10-10 09:24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是金秋的珍贵馈赠,五谷丰登是“三农”的最美表情。

  对于农业来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就我国国情来看,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为农田建设领域提供长期稳定金融服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金融时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中旬,该行累计发放农田建设贷款245亿元,其中2023年发放53亿元,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重点支持吉林、江苏、四川、广西、宁夏等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把政策、技术、信息等先进要素送到田间地头,助力更多粮田变良田,带动各地农民走上丰收致富路。

  身处稻花香里,又闻渔歌唱晚。在四川达州市开江县“稻渔共养”基地,金灿灿的稻田为恬静的乡村增添了一抹丰收的“黄”。村民们正紧抓时令忙秋收,稻田养鱼的新技术带来“稻”“鱼”双丰收,也让村民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渔共养模式是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支持“川东粮仓”建设的有益探索。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水产养殖,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共赢。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向开江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发放贷款1亿元,支持了5个乡镇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保障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地处陕北的榆林市素有“塞上明珠”的美誉,是陕西唯一的马铃薯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过渡区,当地水资源匮乏,地力相对薄弱。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主动与省属龙头企业和当地政府进行对接,共同谋划和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在榆林落地。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累计融资5500万元,支持省农垦集团在神木、定边两地新建6681亩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化零为整”思路对撂荒、碎片化土地进行整治,同步进行田间整治工程、灌溉给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土地机械化作业能力,在支持节水节电节药的同时,改造土质,提高土地肥力,“一减一增”后,亩均降本增效可达500元,促进了节水节肥、稳产高产、旱涝保收,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在“鱼米之乡”江苏,今年全省降水较常年偏多,秋粮和农业生产面临挑战。此时,高标准农田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有效保障了秋粮苗情持续稳健向好。而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吨粮田”,实现口粮自给、略有盈余,离不金融的有力支持。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累计投放贷款4.5亿元,支持盐城建湖、淮安盱眙、扬州高邮等农业大县建设和改造约7.2万亩高标准农田,助力夯实农田设施“硬件”,提升耕地质量“软件”。

  盐碱地喜变新粮仓。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让字镇海字村,原先的大片盐碱地呈现出新景象:成方连片的金灿灿稻田,伴随着纵横交错的水渠,一派生机勃勃。难以想象,这片白茫茫的盐碱地曾经不仅长不出粮食,甚至寸草不生。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吉林分行向松原盐碱地改造项目投放贷款3.6亿元,通过对盐碱地等宜农荒地科学综合改造,支持松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见实效,预计年末实现新增耕地1468公顷。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耕地增容15万亩,粮食增产1亿斤,农民增收1.3亿元,走出了一条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径。在开发性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昔日“沉睡”的盐碱地变成当地重要的耕地资源。

  仓廪实,天下安。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持续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聚焦农业基础设施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用好农田建设专项贷款,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坚持让利于农,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更有力金融支持,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高效金融支撑。

相关推荐
  • 辽宁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3-09-26
  • 湖北以“快、实、活、严”高标准推进耕地保护—— 找回“流失”耕地 夯实荆 2023-09-07
  • 深入实施“四千行动” 为农业强国建设作出重庆贡献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