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标准农田 >

建好管好高标准农田

2024-08-27 08:38来源:中国经济网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回龙铺镇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域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等环节还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创新做法?
尊重农民意愿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2.3亿农户中超过2.1亿户的经营面积低于10亩。小田块、小农户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且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实现高产稳产。2021年出台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细化为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方面综合治理,强调要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对保障农户的种植收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很有帮助。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不少农民群众进城务工,将耕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但也有一些农民不愿流转土地,希望在自己的耕地上耕作。在“集碎为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种粮大户和小农户的利益?
“我们优先在完成土地数字化改革的村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耕地集碎为整,目前各村耕地集中流转率超过90%。”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委书记周卫星介绍,所谓土地数字化流转,是指将农民自己拥有的土地亩数进行登记,然后由村集体集中管理、流转,通过“确权不确地”实现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土地流转后,农民根据登记的耕地面积获得收益,不再区分物理意义上的小田块属于谁。如果有农民仍愿自己耕作、不参与土地流转,村集体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按原有面积将边缘零散地块划分给小农户,既保证了农户有良田种,又保证了集中连片地块可以整体流转。
赫山区种粮大户俞聪今年流转了500多亩耕地,他表示,土地数字化改革之后,自己可以直接与村集体签订流转协议,相较之前和农民个人商议,沟通成本显著降低。同时集中连片的地块也更加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效率和单产也有所提升。
此外,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中,种粮主体的需求也得到充分考虑。“机耕道宽度要多少、‘码头’(机械下田坡道)设在哪里等,都是老百姓说了算。”宁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健举例说,在当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之初,水泵的设计位置在田块两边。经过多轮走访沟通,发现种粮主体普遍希望将水泵放在田块中间。设计单位据此进行了修改,让农业设施更加实用、高效。
创新融资模式
建设高标准农田,离不开资金保障和金融支持。
从中央资金来看,今年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这为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提供了资金保障。
从社会融资来看,今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对高标准农田、种业振兴、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融资支持。
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赵静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各地普遍存在资金投入机制不稳定的问题。地方财政的配套能力有限,各类项目资金的整合不够,导致资金难以发挥整体引导效用。同时,高标准农田按照先易后难顺序开展建设,剩余要建设的大多是位置偏远、高低不平、土壤瘠薄、零散分散的地块,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加之高标准农田建设物料和人工成本上涨迅速,大部分地方的财政投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赵静建议,构建“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机制,支持种粮大户、农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先建后补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
在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一些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为创新融资渠道,湖北省当阳市政府专门组建成立当阳市沮漳农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通过与农业开发银行联合融资,专门负责高标准农田项目中的“旱改水、耕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筹措。2019年以来,申报实施旱改水等指标类项目7个,新增水田5000亩、耕地300亩,筹措配套资金近亿元,新增耕地指标市场交易价值近5亿元。
湖南省在落实财政投资标准基础上,采取先建后补、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奖补、农业项目支持等方式,吸引经营主体投资。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2023年湖南省亩投资超3000元的高标准农田达到100万亩以上,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约19亿元,2024年项目中已落实投融资创新面积达100万亩。
其中,宁乡市国资集团创新推出“投资人+EPC+O”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选取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国资集团负责人潘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3年项目总投资17160万元,农田改造后新增水田254亩、旱改水512亩、地力提升55000亩,可获新增耕地指标收益9272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8800万元,共计收益18072万元,覆盖建设投入且有912万元盈余。
提高监管实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资金投入量大,项目点多面广,必须强化全过程全环节质量监管,努力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创新监管手段,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行为,加强施工中的现场检查,进一步完善工程验收制度、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严把验收关。要强化农田建设监管力量,发挥好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作用,提高监督实效。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前期招标过程中,由于建设资金来源不同、各地建设侧重点有差异等,目前缺乏统一的合同范本。”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史鹏飞建议,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式合同,供地方规范使用。
在工程监理方面,湖南省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令如介绍,农田项目点多、线长、面广,自2019年起,长沙市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极大补充了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实现高级职称专家主要环节所有单项工程监管全覆盖,确保设计方案能落地,建设过程不走样。
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赵静表示,针对部分地区的重建轻管问题,要严格落实“县区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落实”的建后管护机制。在管护措施上,积极探索特许经营和管养分离,推行骨干工程运行维护的专业化、物业化式管理,依托村级集体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创新田间工程运行管护模式;在管护经费上,建议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中提取1.5%至2%作为建后管护资金,允许项目建设结余资金作为重要补充,由中标承建单位预留一部分工程价款作为后续管护责任保证金,确保后期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落实到位。
据了解,江苏省南京市今年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同时,南京坚持建管并重,2022年安排10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奖补,2023年管护奖补资金又追加到2000万元,确保高标准农田发挥长期效应,夯实粮食稳产增收的基础。
据介绍,2024年,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共计95亿元,其中从省级财政资金中安排不超过财政资金总额1.5%的资金用于后期管护,真正解决了管护资金来源问题。同时,积极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管模式”、新型主体“托管模式”、专业队伍“专管模式”,推进投资、建设、运营、管护一体化发展。此外,将高标准农田纳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实行“一张图”管理,明确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强化用途管控,给予特殊保护,确保长效利用。
张兴旺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推动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等前期阶段,就同步谋划管护主体、管护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管护责任和标准,真正把建后管护措施落实下来,避免建后管护悬空甚至落空,扭转一些地方重建轻管的倾向,切实做到建得好、管得也要好。
相关推荐
  • 高标准农田插上“智慧翅膀” 2024-08-27
  • 衡阳县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持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2024-08-26
  • 今年,诗山将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