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沟、渠、涵、闸、站等设施都配套了,各种大型农机可以直接开到田头。”昨天,海安开发区品建村季和农场负责人、“90后”新农人刘林向记者展示,他在手机上打开“数字农场管家”小程序,点击“我的农场”,水稻的生长进程、预计收获时间等信息立刻显示出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我市重点回答了“钱从哪里来、农田怎么建、建后如何管”这关键三问,探索出一条具有南通特色的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径。
钱从哪里来:创新机制促进要素流动
“这里是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再往前是稻米加工车间、烘干中心和保鲜库,覆盖了耕种管收加工收储等各环节。”在通州区十总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附近,该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喻晓康边走边介绍,这一切都得益于市里的财政资金支持。
高标准农田要想建得好,需要大笔资金支撑。“我市站位保障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创新提出‘农村出资源、城市出资金’模式,构建市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蓄水池’和市域内交易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全市调剂使用,所得资金反哺农业农村发展,从而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军介绍,2016年起,我市新建类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2500元/亩,2022年提高至4000元/亩,高出省定标准1000元/亩。2016年至今,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0.9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63.84亿元、市级资金1.19亿元、县级以下资金55.89亿元,形成多层多元投入格局。
我市充分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资源,通过连片治理、平整土地、方正化田块等途径实现耕地资源合理溢出,新增占补平衡面积1%—2%。近年来,全市共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近3万亩,调剂标准提高至每亩28万元,累计拨付资金40多亿元,其中30亿元直接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投资标准逐步提高至3000—4000元/亩,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农田怎么建:系统推进提升建设成效
“你们看,现在农田都是整块连片的,机器好下田,也方便灌溉排水,最重要的,我们土地的流转收益实实在在增加了。”站在新平整完成的高标准农田边,如东县城中街道八总村10组村民石玉林竖起了大拇指。
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中,石玉林主动将自家确权的5.65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并担任群众监督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监督工作。项目实施时,他重点对土地平整、泵站建设、沟渠修建及土壤改良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馈、推动整改。“这样真正为民的好事,我们举双手赞成。”
高标准农田怎么建?我市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实施,构建全流程工作推进机制。
示范引领建——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实施“十百千”工程,在三年内打造10个万亩方、100个千亩方、1000个百亩方,由市级财政对每个万亩方奖补800万元、千亩方奖补50万元。
部门合力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业农村、资规、水利等部门,扎口负责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竣工验收,改变农田建设多头管格局。在全省率先探索“先规划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模式,构建“先建后补”机制,统筹建设工期与种植时令,既做到“不误农时、早办快办”,又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收益”。
群众参与建——及时召开村民议事会了解农民需求,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参与规划和建设监管,邀请村民代表、种植大户参与工程验收,真正把高标准农田建成为民工程、民心工程。
建后如何管:共抓共管推动常态长效
“以前自己种地,水费、管理费加起来一亩要80—90元,现在交给专业团队,每亩只要50元,成本降了,效率还更高!”通州区十总镇爱民村村民周锦山指着远处正在检修灌溉设备的管护人员笑着说。土地流转后,他多了个新身份——村集体雇用的农田管护员,每逢农忙时节负责巡渠灌水,每亩地还能获得5—6元的管护收入。
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建后管护是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
为破解“重建轻管”难题,我市出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管护机制,县、镇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元/亩的专项资金用于建后管护,为农田设施装上“长效保险”。
市人大常委会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列入地方立法调研,为长效管护提供法治保障。因地制宜探索村集体统一管护、农民用水协会专业管护、保险公司市场管护等多元管护模式,强化“谁受益、谁管护”导向,将农田设施管护列为土地流转负面清单,确保有人管、有钱管、管到位,从源头杜绝“建而不管”的漏洞。
这种“以管促养”的实践正在南通各地开花结果:海门区悦来镇试点“保险+管护”模式,引入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托管方,每年提取实际维修支出的15%作为服务费,剩余资金滚存至管护专项账户,既降低财政压力,又培育了专业巡查队伍;海安市城东镇针对技术门槛较高的水闸、泵站等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整体移交农民用水协会,由其负责6500亩示范区的设备调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