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气资讯 >

春季农区大部偏暖 需警惕病虫害早发重发

2022-03-12 09:38来源:中央气象台

一、2021/2022年后冬偏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作物病虫越冬存活基数

2021/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我国气温冷暖起伏较大,前暖后冷;其中2月全国平均气温(-3.2℃)较常年偏低1.9℃,为200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种病虫害越冬存活基数。特别是2月1-22日,我国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湿冷特征突出,对在我国南方地区繁殖或越冬的小麦条锈病、粘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冬季菌源和虫源积累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3月以来气温回暖迅速,利于小麦病虫早发重发;预计今年春季农区气候偏暖,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风险高

西南地区和北方冬麦区气象条件利于小麦条锈病等侵染蔓延。3月以来,南方冬麦区气温明显回暖,四川盆地、江汉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在12~16℃,重庆、湖北、陕西南部等地出现2~3天降水及雾露天气,利于小麦条锈病迅速侵染扩散。预计2022年春季(3月至5月),西南地区、江汉西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麦区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或偏多,且目前大部麦区土壤墒情良好,田间小气候条件利于小麦条锈病进一步侵染蔓延和为害,也易导致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发展。

西南地区江淮等地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目前,西南地区小麦陆续进入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预计3月,西南地区东部降水较常年偏多,小麦抽穗开花期与多雨时段相遇的可能性较大,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目前江淮、江汉、黄淮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较好,3月气温偏高,利于小麦赤霉病菌源积累;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上述地区小麦将由南向北进入抽穗开花期,一旦遇有阶段性多雨天气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

春季华北和黄淮东部气温明显偏高,需防范阶段性高温少雨和干旱导致小麦蚜虫偏重发生。预计春季,华北、黄淮小麦蚜虫常发区气温偏高,京津冀、山东中东部小麦抽穗灌浆期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少雨天气,利于小麦穗期蚜虫、麦蜘蛛等发生发展。

春季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需防范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境外虫源迁入。预计春季,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部分地区雨季可能提前,利于草地贪夜蛾境外虫源的迁入沉降危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两迁”害虫提前迁入为害的可能性也较大。江南、华南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其中浙江中南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等地偏少2~5成,暖干天气利于草地贪夜蛾持续在当地繁殖危害。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需防范高温高湿农田小气候环境导致病虫害叠发重发。2022年农业部门将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西北地区、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措并施扩大油料生产,大豆玉米病虫害可能在田间共存,监测防治难度加大;并且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期间田间郁闭度高,易造成高温高湿农田小气候环境,利于粘虫、地老虎等杂食性害虫和根腐病等喜湿性病害叠发、重发。

三、关注与建议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病虫防控形势复杂。气象部门将密切监测天气气候变化,做好病虫适宜气象条件的监测预报,加强与病虫测报防治部门的协同联动,共同做好病虫害预警和防治工作,力保夏粮生产和全年粮食生产安全。建议:

(一)冬麦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结合病虫监测实况合理施肥喷药。西南地区、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后及时清沟排水和散墒,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的防治;华北、黄淮等地做好小麦蚜虫、麦蜘蛛等虫情的防控。

(二)广西、云南等地需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等虫情和天气条件,遇有降水天气或下沉气流后,及时监测虫情发展,做好当地和境外虫源的综合防控工作;江南、华南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虫情发展,及时防控,减少当地危害及虫源积累,减轻后期北迁对长江中下游及北方玉米主产区防控压力。

(三)西南、西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春播区注意采取药剂拌种等措施,防范地老虎等根茎部害虫和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雨后应及时改善田间湿度,合理除草,根据虫情和天气变化及时施药、灭虫防病。

相关推荐
  • 强冷空气将席卷我国大部地区 台风“天兔”加强为超强台风 2024-11-14
  • 本周大部农区多晴少雨 利于冬小麦和油菜播栽生长 2024-11-12
  • 预计9-11日农区大部多晴好天气 利于秋收秋种开展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