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地处秦岭南麓秦巴山区,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云雾缭绕、漫射光多等独特天气气候,造就了生产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的理想区域。
陇南市气象部门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上不断拓展新思路,结合茶叶主产区实际需求,将气象服务巧妙融入浓浓茶香。
气象科技 助攻富民产业
目前,陇南茶叶适生区人均茶叶收入2800元,茶叶收入占到一些农户收入的60%以上。
针对茶叶已成为当地致富重要产业的实际,陇南市气象部门把得天独厚的天气气候条件和气象科技支撑作为服务品质茶叶的“助攻”元素。
如何更好地利用天气气候条件,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让茶叶品质“增值”,找到当地茶叶“喜爱”的天气是关键。陇南市气象部门反复探索试验,根据茶叶对生态气候条件的要求和不同生态区气候的自然特点,研究出茶树喜温暖、喜漫射光、热量适宜、昼夜温差等影响因素,完成武都、康县茶叶适宜性农业气候区划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
“气候条件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由于年内不同季节农业气候条件不同,所采制的茶叶品质也有很大差异。质量最好的是春茶,即当地农民说的‘谷雨茶’‘头茶’。因为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雾日多,对茶叶的香味形成有利,加之此时茶树开始萌发,茶芽宽大而肥厚,因而所采制的茶叶品质较好。”陇南市气象局决策服务室负责人介绍。
结合此种情况,陇南市气象部门每年2月1日开始在采茶、炒茶、晒茶的关键时期,定期制作发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专题材料,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每年3月前完成对武都、文县、康县不少于30%的茶叶种植服务。
陇南市气象部门不断加强部门合作与研究,对茶叶气象服务业务进行规范化、技术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了茶叶特色产业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和专家知识库,依托文县、康县、武都农田小气候观测,开展茶叶物候期生长与气象条件对比平行观测,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初步完成了武都、康县茶叶特色作物种植适宜性农业气候区划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划分标准与指标体系。
精准服务 助力茶叶提质增收
茶树生长最忌讳的就是凉。温度对茶树体内的碳、氮代谢平衡有显著影响,气温在10~25℃范围内,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茶多酚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当气温超过25℃时,则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下降,茶叶品质将会千差万别。
针对茶树这个特点,陇南市气象部门一边兼顾漫射光和直射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开展茶叶“气象保姆”专项服务,每周通过手机微信发送一周天气情况和茶叶生产温馨提示,加强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还在采摘期深入茶园种植一线,与茶农交流种植气象服务需求,根据不同服务需求开展点对点、面对面重点服务,对文化知识薄弱的农户,采用现场讲解、电话传递气象信息的方式,让气象服务真正走进每一户茶农的茶园中。
今年春季,武都区马家山茶园种植大户靳学兴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气象信息提示:“温馨提示:近期天气适合茶叶生长,茶场茶树树型饱满,长势和品质良好,毛尖、扁茶等名优绿茶也已全部萌动出芽,3月10日前后积温条件将达到适宜开采指标。”
“多亏了气象部门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才让茶农免于受灾,种茶管茶园最怕的就是倒春寒,一场倒春寒让我们的茶叶全部绝收,不但影响全年经济收入,也影响来年产量和品质。” 靳学兴说。
“今年,针对茶树新叶及时采摘、收晒、加工的不同阶段,气象部门都会发布茶园管护提示。”陇南市气象局决策服务室负责人介绍。
尤其是今年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光照充足,积温较大,茶树出芽生长较往年提前了近十天,陇南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一边针对昼夜温差大、土壤温度低等问题,提醒农户及时采取铺草、覆膜等保温保湿措施;一边询问农户需求并制作相应的农事专题气象服务产品,提醒茶农适时做好施肥、除草、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等茶园管理。通过实地调查与交流,提高为农服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未来,陇南市气象部门将针对陇南山大沟深的特点,在不同海拔高度建设茶园小气候观测站,对不同海拔的茶树量身定制专业气象服务,以此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实用性。